"); //-->
大数据文摘转载自AI科技评论
作者:王玥
编辑:陈彩娴
近日,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 (NISTEP) 公布了一项统计分析结果:全球被引次数排名前 1% 的论文中有27.2%出自中国学者,数量达到世界第一。
通常情况下,一篇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就越证明其含金量受到学界公认。在论文中引用次数排名前1%的圈层,我们便能常常见到诺贝尔奖得主的身影。由于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精英文章往往非常国际化,由来自多个国家的作者合作完成,因此每个国家功劳多少的计算也变得相应复杂。
在这项研究中,NISTEP 使用一种称为“分数计算(fractional counting)”的计分方式。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法国机构和三个瑞典机构共同完成了一篇论文,那么法国的贡献度会被认为是25%,瑞典的贡献度则是75%。
根据该计分方式,在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中国研究占全球被引次数前 1% 论文的 27.2% (4,744 篇),超过美国 24.9%的成绩 (4,330 篇),而英国以 5.5% 位居第三。
NISTEP 表示,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的增长非常显著。要知道,在20年前,中国在这个排行榜上仅排名第 13 位,而每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同时我们能从这项榜单上看出日本科技学术似乎「渐生颓势」。日本在最新的出版物总数排行榜中排名第5,在被引用次数前 1% 论文排行榜中排名第 10,在被引次数前 10% 论文的排行榜中,日本甚至跌至第 12 位,被西班牙和韩国超越。
图注:被引次数前 10% 论文排行榜
数据背后的意义
2016年,中国在发表论文数量上首次超过了美国;2020 年报告中,中国的科学论文总数超过了美国;在 2021 年报告中,中国被引次数前 10% 论文的数量超过了美国。但面对这样的涨势,针对中国学术的非议却一直声音不断:
批评者认为中国的学术机构存在根据发表论文数量来给作者提供奖励、“加官进爵”的情况,因此滋生了用钱直接购买论文署名的地下产业。再加上跟风者多,原创者少,中国学界一直被怀疑存在大量论文注水的情况,数量虽然已经赶超美国,但研究本身的含金量值得商权。
而 NISTEP 这项新研究成果让以上无端猜测和指责再也站不住脚。高被引论文的数量证明,中国在学术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好,论文的真实性与高价值都受到了全世界学者的公认。
虽然排名已属世界前沿,但我们仍应该理性看待这种优势。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相关学者 Cao Cong 说,这种计分方法可能夸大了中国对国际合著论文的贡献度,“领导了这项研究的人到底是署名的中国学者,还是其他国家的学者呢?” 毕竟一项研究的领导者才算是这个研究的灵魂人物。
同时也有人认为,正如奥运奖牌排行榜上前几位都是大国,仅仅计算高被引论文的数量,是有利于大国排名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于 1 月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现状报告 2022(The State of U.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则使用了另一种计算方式,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NSF 这份报告衡量的是高被引文章指数,也就是每个国家/地区在被引次数前 1% 科技出版物中所占份额与该国在所有科技出版物中的所占份额之比。这样就可以在不同国家/地区进行比较,而不是单论对大国有利的论文总数量。
由上图可见,在 2018 年发表的论文中,美国的高被引文章指数在1.8左右,依然明显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
不过,发表论文的影响力只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的其中一项指标。像研究支出、博士学位授予数量等指标也能反映国家的科学实力,而美国在这些指标上仍较中国领先。而从论文影响力和专利申请等指标看来——毋庸置疑,中国的科学事业正繁荣发展。
参考链接:
https://ncses.nsf.gov/pubs/nsb20221/u-s-and-global-science-and-technology-capabilities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china-rises-first-place-most-cited-papers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